无论意大利面还是披萨饼,奶酪都是不可多得的最佳拍档。或许正因为如此,进军餐饮业的食物打印技术也开始瞄准奶酪,研发了通过3D打印机喷嘴挤压奶酪的最新科技,打印出可食用的固体奶酪。与传统食物打印技术不同的是,科克大学食物与营养学研究人员把干酪加热到75摄氏度,使其熔化成“墨水”,然后用经过特殊改装的3D打印机打印成型。
利用3D打印机喷嘴挤压奶酪
我们不妨回顾一下:2011年,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世界上台3D巧克力打印机,食物3D打印技术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。从那时开始,更多的“3D”美食出现了;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室研发出“玉米片打印机”,可以制造出很多花样的玉米片,让食客们足不出户就感受到生活和美食的乐趣;而中国也研发生产出一种专业无门槛的“巧克力打印机”,可以让每个人成为巧克力3D打印美食家。不久前,全球家3D打印食物的餐厅在伦敦开张,作为对未来用餐体验的一种探索,这家名为“FoodInk”的餐厅为每位客人提供的九道菜都是现场打印的3D作品,而且连餐桌、餐椅、灯具和餐具都出自3D打印技术。
食物3D打印机
3D打印技术出现至今,每天都在上演着奇迹。在食品加工工业,3D打印技术悄然带来了一场变革,改变着人们对加工食品的看法,颠覆着传统餐饮业。美食和3D打印科技的结合,使食物焕发出另一番风采。甚至有科学家预言,在未来,3D打印将会给餐饮业带来新的颠覆——不再需要厨房,每一位食客都能通过手机程式变身“大厨”。
技术瓶颈:很难打印混合食材以及满足构图要求
3D食物打印技术,从单一食材到混合食材,从艺术概念食物到糖果零食,再到难度较高的主食,它似乎都能做到。使用食物打印机制作食物,不仅可以大幅缩减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环节,从而避免食物加工、运输、包装等环节的不利影响,厨师还可以借助食物打印机发挥创造力,研制个性菜品,满足挑剔食客的口味需求。
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黄翰告诉记者,食物打印技术特别的地方是以食材作为打印原材料,例如用巧克力粉打印出造型各异的巧克力。“现在基本上植物类、肉类的粉状食材都可以实现3D打印,其原理和3D打印原理一致。粉状食材经过分量配比和调色后,被加入到打印的耗材单元,打印设备再根据食物的3D设计数据,对每个截面逐层、均匀地喷射食材,再通过层层叠加与不同耗材的配合制造出立体食物,然后以黏合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。”
虽然这种制作食物的手法日渐普及,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问题。黄翰表示,3D“打印”食物目前的技术瓶颈,主要在于同一层或者一个切面存在多种混合食材,并且这些食材有构图的要求。“目前的3D打印食物是每个截面逐层、均匀地喷射食材而形成的。一般情况下一个截面层所用的食材仅有一种,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打印一个玉米片飞机造型,但是我们很难打印一个混合食材且构图有要求的飞机造型。”
此外,黄翰补充说,目前打印方式和打印材料的混合上,也存在一些不太理想的使用问题。如果考虑混合的打印,例如彩色糖果,还要考虑不同食材混合的物理化学反应。糖果虽然是混合颜色食材组成,但构图不严格、比较随机,所以难度会小一些。
未来空间:减少太空运输难度解决全球食品危机?
关于食物打印有一种有趣的说法——如果真要论及烹饪,3D打印技术根本没有任何意义,现阶段它还只以“高级玩具”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。对此黄翰表示,食物的意义是满足人的食用需求和追求,3D打印的食物也是如此,它虽然可以满足人们在外观创意和食材重构上的需求,但目前推广到日常生活还比较难。“因为3D打印成本较高,无论是食材还是设备都比较昂贵,难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此外3D打印的食物是一种人造食物,这与目前人们追求自然健康的主流饮食方式存在一些矛盾,短时间内难以成为现实的主流饮食。”他解释说。
但对于食物打印技术的未来,黄翰仍充满信心。他认为,以中国为例,未来还会有“3D”打印肉、打印鱼和打印鸡等食物加入打印的行列,意义很大。“例如,3D打印鱼翅可以满足吃货对鱼翅菜系的追求,又不至于伤害海洋中的鲨鱼。除了外观以外,我相信味道和口感,是可以通过改进食材制作和3D打印技术的方式,来满足人们的需要。这个过程和方便面的发展历史类似。”
食物打印有一个最重要的优点,就是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定制食品——新的口味、纹理和形状,以及独特的进食体验。在电影《星际迷航》中,“进取”号的船员使用复制器复制他们最喜欢的食物;而现在,美国航空航天局(NASA)和SMRC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在太空中使用3D打印机打印食物。他们认为这不仅可以降低在太空中运输食品的难度,还有助于解决全球食品危机。
虽然距离每个人都可以在家3D打印零食的理想还有很长一段路,但是科技仍为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探索空间。